苏大文正教〔2016〕85号
学科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体现大学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根本标准,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平台。因此,学科规划与建设对于一所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对于高校的分类指导,确立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科学制订符合我院发展实际的学科建设规划,明确思路,有序推进,落实任务,积极实践,努力达成建设目标,并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学院办学实力。
一、SWOT分析
S(strengths)优势分析:(1)区域优势——苏州发达的区域经济,苏州经济发展模式对各学科专业人才需求旺盛;(2)母体优势——苏州大学为地方综合性大学,“211计划”首批认定学校,学科齐全,资源丰富,师资雄厚;(3)自身优势——专业布局基本合理,分布七个学科(文理工经管法艺),初步具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础,毕业生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W(weaknesses)劣势分析:(1)自有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较为薄弱;(2)科研软硬件环境和创新平台严重不足;(3)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建设尚未起步。
O(opportunities)机会分析:根据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激励,应用性学科建设以及实践性研究平台将是我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方向。
T(threats)威胁分析: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院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设备、图书资料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需要统筹规划。特别是学科建设需要较多的物质条件支撑和经费支撑,办学空间局限和经费紧张将是影响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遵循学科内在发展规律,把握学科发展本质;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学科的发展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学科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以重点建设和协调发展相结合,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内涵发展,以专业特色助推学科发展,形成学科专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
三、学科建设目标
坚持文、理、工、经、管、法、艺七个学科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启动一级学科顶层设计工作,组织编制一级学科2016-2020的发展规划,通过对学科单元顶层设计的有益尝试,为每个一级学科发展提供指导依据和蓝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基本实现多学科架构体系,打造1-2个学科发展平台,各学科基本形成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以及拥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具有一定的领先成果,真正成为学院优势学科。
四、具体任务
(一)实施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与学术骨干培育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关键,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与学科队伍的核心。首先,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融合专业建设负责人的培养,在2020年前努力完成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工作。其次,一个学科要有适度的队伍规模。围绕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术骨干,启动组建职称、年龄、学历、专业、学缘等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第三,完善教师发展中心职能,制订培养与激励举措,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
(二)实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一体化工程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专业是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专业的龙头。首先,认真厘清思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重点专业、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统筹规划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新设专业以行业需求和完善学科特色为出发点,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其次,认真编制一级学科发展规划。一方面遵循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利用学科的相关、相融、互补,促进学科的互生互长;另一方面,突出学科布局结构优化和学科发展,跟踪世界科技发展走向和行业趋势,明确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形成学科特色。
十三五期间,突出学科与专业的一体化建设思路,努力架构文理工经管法艺多学科体系,经管法艺各学科强化生源充足的优势,实现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必要的融合,切实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
(三)实施优先发展工学学科建设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应用型人才,确立优先发展工学学科的建设思路。目前我院工学学科拥有专业点最多,达17个,占专业总量的40%左右。工学学科建设具有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同时,学院拥有一批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拥有一定数量的有效合作的实践基地,为工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主要建设措施如下:
1.每个工科专业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改革立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生创新创意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力争取得较为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如学生论文发表、专利、发明、竞赛获奖等方面有较多成果。
2.每个工科专业建立紧密合作的2个校外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同时成为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和横向项目联合研究的基地。
3.启动工科专业群建设,如机械类(3个专业)、电子信息类(6个专业)、计算机类(2个专业)、电气类(2个专业)。加大投入,整合人才资源,在梳理专业特色基础上,彰显专业群特色优势。组织编制年度专业群建设计划,十三五期间,逐步完成专业群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团队、应用型校本教材、特色专业等系列成果。
4.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平台建设,努力建成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学生开放实验室,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5.凝练学科特色。特色是学科发展的竞争力:一是体现本院特色;二是体现与地方及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特色;三是体现本学科研究前沿的特色。
(四)实施科研与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增强,科研成果丰富,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将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以下措施:
1.依托母体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及平台,把青年教师送过去委托培养,加入其科研团队,参与相关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2.积极筹建部分教授工作室、创新实验室,达成师生互动的科研创新平台。
3.积极拓展渠道,通过校地、校企、校校联合的途径,利用苏州丰富的众创平台,广泛立项(包括省级、国家级基金项目或校市级项目),鼓励教师获得更多的教科研成果。
(五)实施专业学位硕士点的申报工程
根据国家倡导的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导向,积极拓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创造条件增设专业学位硕士点。十三五期间,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综合比较各学科优势与实力,力争申报完成一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五、保障条件
(一)学院领导统一认识,重视学科建设
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机制体制上形成合力,创设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明确学科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学院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同等重要的永恒主题。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学科建设
资金保障对学科建设尤为重要。学科人才引进、基地平台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们将在原有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政府与企业的支持,寻求优秀校友的支持,寻求母体的支持,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阶段保证规划的实施与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做好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
学科建设归口职能部门落实到教学工作部,人才引进与培养落实到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在各系,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是主要组织者。为此,学院要求切实做好规划目标的任务分解和年度工作计划,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科内部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标,学科重担大家挑”的良好氛围。